河南省越调剧团(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),始建于1949年6月,从属淮阳、开封、 商丘、周口.专署几经变迁后,于1983年5月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、省文化厅、省编制委员会分别行文通知,由周口地区越调剧团升称为河南省越调剧团、直属省文化二级机构。
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保护单位。六十多年来,在党的“二为”方向和“双百”方针指引下,相继创演了优秀传统戏、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二百多部。在已故著名越调表演大师申凤梅的引领下,尤以擅演三国戏《诸葛亮出山》、《诸葛亮吊孝》、《智收姜维》、《七擒孟获》、《尽瘁祁山》等而响誉全国,演遍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,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。1965年至1981年相继由北京电影制片厂、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《扒瓜园》、《李天保娶亲》、《诸葛亮吊孝》、《智收姜维》四部电影艺术片及《诸葛亮》等四十多部(集)电视艺术片。剧团在参加全国戏曲赛事和河南省历届戏曲大赛及汇演中,频频荣获多项大奖及各类单项奖。特别是大型现代戏《吵闹亲家》、新编历史剧《老子》分别获得1991年度、2008年度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文化部“文华新剧目奖”和河南省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河南省首届及第八届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”、“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“文华大奖”、第四届黄河戏剧奖特别奖、在全国第三届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”中荣获银奖、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三届“文华大奖”,2013年获2010-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。剧团从1963至2003年曾八次晋京演出轰动京城,誉满华夏。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朱德、邓小平、江泽民、李长春、李克强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观看演出,并亲切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。1963年在北京演出时,周总理观看《收姜维》后夸赞申凤梅说:“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”。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河南日报》、《文化报》、《文汇报》、《北京日报》、《山西日报》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五百多篇。
剧团在表演、声腔、音乐、舞美艺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造就了一批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表演艺术家、著名演员和实力较强的创作队伍。全团现有演职员一百三十八人,阵容强大,行当齐全,其中高级职称二十二人,中级职称三十六人,初级职称三十一人,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一支省级艺术表演团体。目前,在以申小梅为代表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,接过申凤梅大师的这杆越调大旗,与时俱进、开拓进取,推动越调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河南省越调剧团(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),始建于1949年6月,从属淮阳、开封、 商丘、周口.专署几经变迁后,于1983年5月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、省文化厅、省编制委员会分别行文通知,由周口地区越调剧团升称为河南省越调剧团、直属省文化二级机构。
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保护单位。六十多年来,在党的“二为”方向和“双百”方针指引下,相继创演了优秀传统戏、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二百多部。在已故著名越调表演大师申凤梅的引领下,尤以擅演三国戏《诸葛亮出山》、《诸葛亮吊孝》、《智收姜维》、《七擒孟获》、《尽瘁祁山》等而响誉全国,演遍大江南北,长城内外,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。1965年至1981年相继由北京电影制片厂、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《扒瓜园》、《李天保娶亲》、《诸葛亮吊孝》、《智收姜维》四部电影艺术片及《诸葛亮》等四十多部(集)电视艺术片。剧团在参加全国戏曲赛事和河南省历届戏曲大赛及汇演中,频频荣获多项大奖及各类单项奖。特别是大型现代戏《吵闹亲家》、新编历史剧《老子》分别获得1991年度、2008年度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文化部“文华新剧目奖”和河南省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河南省首届及第八届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”、“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“文华大奖”、第四届黄河戏剧奖特别奖、在全国第三届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”中荣获银奖、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三届“文华大奖”,2013年获2010-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。剧团从1963至2003年曾八次晋京演出轰动京城,誉满华夏。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朱德、邓小平、江泽民、李长春、李克强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观看演出,并亲切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。1963年在北京演出时,周总理观看《收姜维》后夸赞申凤梅说:“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”。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河南日报》、《文化报》、《文汇报》、《北京日报》、《山西日报》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五百多篇。
剧团在表演、声腔、音乐、舞美艺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造就了一批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表演艺术家、著名演员和实力较强的创作队伍。全团现有演职员一百三十八人,阵容强大,行当齐全,其中高级职称二十二人,中级职称三十六人,初级职称三十一人,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一支省级艺术表演团体。目前,在以申小梅为代表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,接过申凤梅大师的这杆越调大旗,与时俱进、开拓进取,推动越调事业的蓬勃发展。